广东肇庆:150多老人轻信“免费午餐”
购买高价保健品被骗125万
打着感谢广东援藏、免费送健康的口号,专门给老年人讲保健养生知识,凡是听讲座的老人,每人每天都会得到一份小礼品,而且不管你买多少钱的药,第二天都会将买药钱一分不差的返给你。如此免费的“午餐”,引来广东肇庆上百名老人积极参与。
其实“免费午餐”的背后是一个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骗局,当地150多名老人先后被骗,涉案金额高达125万元。
2013年7月26日,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法院将追缴回来的钱款退还给被骗的老人,现场有不少老年人激动得哭了,紧握法官地手连声说谢谢,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说“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要回来这笔钱。”
“免费午餐”作诱饵 先送礼品再返现金
2009年11月17日上午7时许,72岁的退休老人黄勇(化名)在肇庆市中心市场内见到有人派发传单,说是在天宁路的工人影剧院内有一个健康知识讲座。黄勇老人就抱着“听听也无妨”的心态来到了工人影剧院二楼的一个放映厅。当时,黄大爷看见放映厅里坐满了老人,老人们都在听一个自称是“陈主任”的中年男子讲关于保健养生方面的课程。“除了陈主任,讲课的还有一个潘老师,一个张老师,都是男的,都说广东方言。”据黄勇老人回忆,张老师自称是援藏干部,陈主任自称也在西藏待了6年,对西藏医学很有研究。他们之前已经在广东很多地方举行过类似讲座,主要是为了感谢广东这么多年对西藏建设的帮助与贡献。他们还一再强调,举办讲座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回报社会,感谢广东人民。
正如讲座主办方所说“他们不为盈利,只为回报社会”,当天参加讲座的老人每人领到了一包一斤装的面条。第二天,来听讲座的老人每人领到了5个鸡蛋;第三天,老人们领到的礼品变成了一包麦片。
来听养生讲座不但免费还可以领到礼品,这个“好消息”在老人之前一传十十传百,来参加讲座的老人一天比一天多。
到了第四天,也就是11月20日,陈主任他们终于开始“卖药”了。当天推销的是一种名叫“红景天”的药,说是对治疗鼻炎,清肺热非常有效。“两包100克包装的红景天售价130元,还送30颗喇嘛金丹和一罐十斤装的鲁花花生油。”黄勇想,光是那罐油也要一百多块,哪怕红景天没有效果被骗了也无所谓,于是就掏钱买了一份。又过了四五天,陈主任他们又推出了一种售价630元的产品,包活180颗喇嘛金丹、三盒藏天麻。黄勇这次嫌售价太高,并没有买。但第二日,昨天买了前述药品的人来退还了600元,主办方再次解释他们“不是卖药的,那些要都是免费送,只收30元作为寺庙的香油钱。”又过了几天,主办方再次推出了一种新产品,包括两盒雪人参、360颗喇嘛金丹、一盒四小瓶的牦牛雄风酒,上述药品一共售价1330元。这次跟上回一样,购买了的老人在次日可以返现1300元。黄勇很警惕,他这次还是没有购买。
到了12月9日,黄勇再次来听讲座,这次主办方推出了一套售价6340元的药品组合,其中包括六盒藏秘血清丸、三盒牦牛雄风酒、十二盒蜂胶和一个养生玉碗,并承诺会赠送更多的礼品。“我觉得这个组合比较适合我,而且能返现还有礼物送,当时我就相信了,当场交了6340元。”第二天,黄勇到工人影剧院领取了上述药品,可是当他第二天想继续去领礼品时,发现很多老人把电影院门口团团围住,门上贴了一个告示,大约意思是说,主办方有事要离开肇庆,2012年元旦后才回来。面对人去楼空的放映厅,黄勇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赶紧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流窜作案 专骗老年人买保健品
2009年12月13日,肇庆市公安分局端州分局接到一名退休干部的报警电话,称他与一群老街坊被所谓的“藏药大师”以购买保健品为由被骗了共计现金100多万元。此时,犯罪嫌疑人已逃之夭夭。端州公安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即调配警力,全力组织侦破。2010年1月5日,余森、杨汉广两名犯罪嫌疑人在广东恩平市落网。
今年47岁的广西籍男子余森,正是在肇庆办讲座期间化名的“潘老师”,而主讲的“陈主任”则是余森的老乡,今年57岁的杨汉广。
据余森交代,2009年4月他与妻子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来到了恩平,夫妻二人经营一家保健品经销部。由于生意一直不好,同年10月他寻思着要到外地去开个店继续经营保健品生意。于是,他便和员工兼老乡杨汉广外出物色。最后,他们来到了肇庆,通过关系用杨汉广的身份证申办了一个工商营业执照以及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找到肇庆市工人影剧院商谈要租用该院最大的一个放映厅,准备以展销会或推销会的形式销售其在恩平经营的那些保健品。
余森曾经在广东中山、韶关以及广西南宁等地也用同样的伎俩骗过不少老年人,所以他在肇庆用杨汉广的名义办理相关证件,同时将只有小学文化、从没离开过广东,靠务农、做大排档、打散工为生的杨汉广包装成医术高明的“藏药大师”。
据杨汉广介绍,他们的团伙一共有10人,3人负责讲座,3人负责宣传,2人负责看管自行车,另外几个维持会场秩序,但是只要涉及到财务的都由余森和其妻谭某亲自负责。杨汉广说,自从2008年9月跟随余森打工以来,他们就一直从事诈骗活动,一般都是在一个地方以卖保健品为名骗取老人家钱财,骗完就马上转到另一个地方继续行骗。
被害人以女性为主 最高被骗2.5万
得知自己花光多年积蓄还遇到了骗子,许多老人急了、哭了,因为这些钱是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攒下的养老钱。他们中有的是低保户,有的是退休干部,有的是背着儿女偷偷拿钱买的……
在155名被害人当中,最大年龄89岁,最年轻的仅有4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90%是女性。被骗金额最低为6340元,最高则为25360元,人均被骗金额为8330元。
73岁的谢惠(化名)是当中被骗金额最多的,在2009年12月11日购买了四套单价为6340元的保健品,共计被骗25360元。
谢惠称,自己是11月14日早上到城区体育中心西门时收到讲座的传单,于是她打电话约上自己的亲家黎姨一起到工人影剧院听讲座去。到放映厅时,已经约有500名老人在那,当中还见到自己的堂姐谢玲(化名)及其女儿还有几个一起晨练的老熟人。当天讲座结束,主办方给老人每人发了两颗宣称“能治百病”的“金丹”以及一些鸡蛋和面条。就这样,谢惠之后的每天都跟亲家、堂姐以及外甥女过去听课,陆续领了花生油、麦片等礼物。
至于为何要先收钱再返还? 主办方说,那是西藏的礼仪,要先收钱再返还才有诚意。就这样,大半个月过去了,眼看着前几次买了保健品的老人第二天都能得到返现,谢惠她们动心了,心想“自己口袋里的钱一分都没少,还多了一推保健品、赠品”,对余森、杨汉广他们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终于,她们一步一步掉进了余、杨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圈套。当讲座现场销售高达6340元一套的保健品时,谢惠她们争相购买。其中,谢惠分别用自己、自己丈夫以及自己的一儿一女的名字登记购买了四份,而亲家与外甥女则分别购买了一份。
被骗的老人当中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多数为文盲或者小学文化,但是也有几位拥有高中甚至大专学历。案发时68岁的张明(化名)是肇庆某企业的退休干部,学历为大专,是被害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也是最早察觉被骗主动报警的人之一。
据张明回忆,自己是从老街坊那知道工人影剧院有这么一个讲座,希望能多了解点科学养生知识,就连续去听了近一个月的讲座。由于前几次购买保健品后得到了如期的返现,张明在最后一次以其妻的名义购买了3份6340元的保健品,合计19020元,但主办方并没有开任何发票或单据给他。“授课人在讲课时向我们宣扬佛教思想,声称是代表西藏政府来汇报社会,还过分夸大药效。我觉得这些人是打着佛教的幌子在骗人!”张明在报案时向警方如是说道。
主犯获刑12年 被害人终领回被骗款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余、杨二人的行为终究受到法律的制裁。案经端州法院一审、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判处被告人余森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被告人杨汉广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扣押在案的一辆小汽车处理变现后连同扣押在案的现金10880元和冻结在银行的存款按比例发还给155名被害人。
刑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该案件的退赔判项移送端州法院执行局执行。端州区法院执行局受理了上述系列案后,为尽快给广大受害者追回损失,立即启动执行程序,通过电话逐一联系155名受害者。但由于时间间隔长,联系方式改变,仍有部分受害者无法通过电话通知,为了让每位受害者都能得到退赔款,执行局干警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尽最大的努力查找。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执行局干警最终联系到了155名受害者,并及时为他们办理了核实登记手续。
通过端州区法院干警的不懈努力,执行赔付款全部到位。随后,执行法官制定了详细的分配方案,确定了每一位受害者应得到的金额。由于该系列案的各受害者均为年纪较大的老年人,行动不便、视力差,有的又不识字,为了方便受害者,执行局对退款工作制订了工作预案,通过电话逐个通知150多名受害人退款的具体事项,确保受害人及时获悉相关信息。退赃当天,法院组织人员在立案大厅集中流水作业,各司其职,确保了涉案款准确无误地返还到各被害人。
法官支招:老年人应如何防骗
端州法院法官告诉记者,该诈骗团伙邀请“专家”进行健康讲座,目的就是为了推销所谓的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该团伙组织严密,宣传、接待、讲课及销售人员一应俱全,销售目标为老年人,活动时间大多在在早上7时左右,有意避开执法人员。在组织授课之前,先有团伙内宣传人员到老年人聚集地发送传单,同时还告知授课地点。最后以赠送保健品为诱饵,采取先购买后退钱的办法引诱中老年人上钩,使其形成一种买上保健品后,购买的钱会全部退还的潜意识,致使更多人受骗。
骗子之所以选择老年人为作案目标,是因为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而老年人防范意识普遍薄弱,在骗子精心设计的台词“暗示”下,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
法官还提醒,不法分子在行骗前一般都经过精心预谋,搜集各种信息,掌握受害人的心理状态,极力迎合受害人的心理,在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再诈骗他们的财物。“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警方提示,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遇到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拨打110报警。”